儿童活泼好动,日常活动中难免出现摔伤。摔伤后是否留疤,与伤口深度、处理方式及后续护理密切相关。家长需从伤口处理、感染预防、营养支持、疤痕干预四方面着手,降低留疤风险。
伤口处理需及时规范
摔伤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,去除污垢和杂质,避免用力擦洗加重损伤。若伤口较深或出血较多,需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5-10分钟,并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清创缝合。对于浅表擦伤,可涂抹温和的保湿霜或凡士林保持湿润,促进愈合;若伤口在关节部位,需减少活动以降低张力,必要时使用减张贴或胶带固定。
感染预防是关键环节
感染会延长伤口愈合时间,增加疤痕形成概率。家长需每日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,保持敷料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或污染。若伤口出现红肿、渗液、发热等感染迹象,需及时就医。此外,应避免孩子抓挠伤口,可通过冷敷或涂抹止痒药膏缓解瘙痒。
营养支持助力愈合
合理饮食可促进伤口愈合,减少疤痕形成。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,如柑橘类水果、西兰花等,促进胶原蛋白合成;补充锌元素,如瘦肉、牡蛎等,增强免疫功能;增加蛋白质摄入,如鸡蛋、牛奶等,加速组织修复。同时,避免食用酱油、生姜等富含色素或刺激性的食物,以防色素沉着。
疤痕干预需科学合理
伤口愈合后,若出现轻微疤痕,可涂抹硅酮凝胶、积雪苷霜等药物,抑制疤痕增生。对于较深的疤痕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压力疗法或激光治疗。若疤痕影响功能或外观,需考虑手术治疗。需注意,疤痕干预需长期坚持,切勿因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中断治疗。
乌鲁木齐大西北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儿童摔伤后需密切观察伤口变化,及时处理并科学护理。日常活动中,家长可为孩子准备护具,减少意外发生。若伤口愈合后出现疤痕增生或色素沉着,切勿盲目使用偏方,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。